说到物业服务,就要谈谈物业服务的最新变化,也是巨大变化,那就是“管家运营”模式,或叫“大客服”,它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它的问题有哪些呢?
以我的了解和经验,以及对资深从业人员的访谈,今天来和大家聊聊它。
01
—
什么是“管家运营”?
“管家运营”,指物业公司对项目(小区、商业等)的管理,以管家(客服)为主来进行运营。
底层逻辑:
项目上的工作,由被服务的业主或他人的一个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来源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业主或他人找过来,一个是自检发现。
自检发现,是指通过管家在项目内巡视,发现问题。
字虽然丑,但人很实在,不影说理效果
管家这边得到问题,将问题登记到物业公司开发的系统上,物业公司内部叫“发工单”,项目上的工程、绿化、保洁、保安等看到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单,要在一定时间内接单并完成。
这样,项目上的主要工作就围绕着管家来展开。
因此,有人也叫这个新管理模式为“大客服”!
这样,单个项目上,就省掉了一个项目经理和四个主管,成本大大降低。
这样,一个物业经理就可以管三到五个项目或更多。
三个项目就省掉了两个经理、十二个主管的工资,五个项目就省掉了四个经理、二十个主管的工资。
要知道,项目上,经理和主管工资最高,他们的工资可以达到普通员工的十倍!
同时,人员相对少了,会更好管理。
这种新的管理模式,和原来的管理模式对比,有了巨大的改变。
02
—
“管家运营”的前世今生
这么讲,可能有人还弄不明白。
好,我们从物业公司最开始的管理模式说起。
前面讲“物业服务是什么”的时候,说到物业服务被区分为保洁、绿化、保安、工程、客服五个方面。
以前,物业公司对项目的管理架构,也是根据这五个方面来的。
物业公司对项目上的管理架构为:
一个项目设置一个物业经理,物业经理下设保洁、绿化、保安、工程、客服五个主管,五个主管下对应各方面的员工,然后分别开展工作,对物业经理负责。
刚开始,每个项目上还会设置一个会计或人事。
基本上,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小公司,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项目经理、五个主管、人事、会计,由物业项目所属的公司招聘和管理,下面的员工由项目直接招聘和管理。
随着物业公司的管理面积突破一百万、突破一千万、两千万,多一个项目,就要多这么多人员,物业公司发现成本上涨很快。
于是,物业公司发现,人事和会计可以供几个项目共用。
这样,两个项目就省掉了一个人事和一个会计的工资,三个就省掉了两个人事和两个会计。
有节省,但节省的不多。
随着资本进入物业市场,随着物业公司开始集体上市,对管理面积的需求变的越来越迫切。
因为管理面积越大,估值越高,卖的价格越高,也容易上市。
于是,大鱼吃小鱼,通过收并购其他公司及拓展单项目,头部物业公司的管理面积突破一亿、两亿、五亿、十亿。
项目越来越多,人员就越来越多,为了管理这么多人员,纵深划分的机构也越来越多。
成立物业集团,集团下设事业部,事业部下设区域公司,区域下设分公司,分公司下设城市公司,城市公司下设片区,片区下是项目。
看的出来,已经非常臃肿了。
不光成本巨大,管理也更难了!
怎么可以节省成本,提高管理呢?
对,还是万科,物业行业的领头羊,这时,调研后,开发出一个新的管理体系——“管家运营体系”。
具体可能头部物业企业对它的叫法存在不同。
03
—
怎么不叫“客服”,叫“管家”了?
在物业行业从业的人员都知道,管家就是客服,是和业主或被服务人员接触最多的物业员工。
业主对物业是否满意,是否配合物业公司工作,很大程度就取决于客服的表现。
比如,业主认为地没扫干净,投诉到物业,客服接听电话,如果客服解释恰当,就会化解掉这个问题,否则,这个业主可能就不交物业费,并且要换掉物业。
物业服务,也是服务,看不见摸不着,怎么是满意呢?
不光是做好事情,还要让客户认可,所以,客服的工作尤为重要。
一个小区,物业员工做好服务外,客服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及其他互动,往往就能起到奇效。
开始,物业服务中的客服是被动的,一个客服或者几个客服负责整个小区所有业主的事情,不做区分,客服对各个业主的情况不够了解。
逐渐发现,这样做,对业主情况不了解,业主满意度低,完成公司任务也难。
后来,改成每个客服负责一栋楼或者几栋楼的业主,改叫“管家”,对业主来说,这个名字更加亲切。
这样,和业主就变的熟悉起来,对业主的需求也了解的比较清楚,服务满意度也提升了。
熟悉以后,管家催收物业费,完成任务也变的容易了。
同时,因为熟悉,管家可以更轻松的向业主出售物业公司的推出的其他服务和产品。
04
—
“管家运营”存在的问题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前面已经说过了,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满意度,还提高了公司收入。
但因为是新事物,还在实践和摸索,也存在以下问题:
1、费用昂贵
虽然万科、金地等物业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此系统,但其他大型物业集团不可能直接向其购买,那样,等于开放了自己的公司信息和业主信息等,依然需要开发系统。
而开发和运营这个系统,需要养一个庞大的IT队伍,费用昂贵。
拿开发来说,可能要投入上千万,一般物业公司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2、管理跟不上,改变有限,节省有限
实话实说,物业公司中,很多人员的学历较低,起始学历可能是初中,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因为物业门槛低,都进来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填充到物业公司的各个级别和岗位,有些成了物业公司的高管。
后期,为了跟上发展,他们经过自学,或其他手段,拿到了大专、本科甚至更高的学历,但本身除了经验,其他改变不大。
但现在,新事物来了,伴随着IT的新技术,巨大冲击着大家。
因为是新事物,一些区域总,甚至更高级别的管理人员,也不完全懂,也在适应中。
项目经理以前管一个项目,现在管几个项目;管家以前就是被动接受命令的,现在成了主动,成了管理了。
项目上的基层员工,很多都是文化水平低、年龄较大人员,他们不会或很难学会使用APP等新工具。
这些巨大的转变,由于现有人员跟不上节奏,导致无法完成既定目的。
于是,有些公司做出了变通:
在项目上依然设置一个项目负责人,类似于项目经理,还是参照之前管理,换汤不换药。
招新人培养?
很多人对物业行业存在排斥心理,认为就是一个低端的行业,不愿意进入,况且,即使招到了,也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
项目上的基层人员工资较低,以及受到歧视等原因,所以招到学历高的能适合的人员很难。
3、外部跟不上,也很难跟你
居委会、房办、街道办、镇政府等,有事情,依然找项目负责人对接、开会等,导致物业公司依然要设置一个项目负责人对接。
4、可能会夭折
因为是新事物,大家都没见过完全按照运作后是怎样的,还在变,在摸索,所以,谁都不知道遇到新问题、没见过的问题怎么处理。
大家都习惯了以前的管法,适应很难。
这个,估计有很长一段时间过渡。
还可能存在反复,或者这个制度搞不下去了,又搞了新的制度出来。
以上,是我的了解和想法,难免存在不足,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或者找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