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就建设了大量的防空地下室与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由于工程建设年代久远等历史原因,工程均面临着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安全管理要求,老旧民防工程长期处于封闭、闲置状态。
如何改建利用好这些民防空间?
静安区民防办
积极探索老旧闲置工程
公益化再使用的方式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力争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寒假已经到来
市北初级中学内
原先满是学生们愉快运动身影的操场
不复以往的热闹
你是否知道
结合民防工程改建而成的
静安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
就在这片操场正下方
“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治理”已连续五年被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静安区民防办根据群众的切实需求开展老旧民防工程改造,累计完成处老旧公用民防工程综合治理。在全面完成50处密封民防工程物探的基础上,提前启动剩余53处工程的物探工作,为后续治理及开展公益便民服务奠定基础,确保居民“脚底下的安全”。
民防教育基地
“建起来走出去”
新闸路弄4号新陕基地2号楼民防工程,建筑面积平方米,原对外租赁用于服装仓库,后处于闲置状态。
在得知江宁路街道武装部需要基建用房后,区民防办主动对接江宁路街道,在确保不影响民防工程本身战时防护效能的前提下,将该工程以公益化的形式提供给江宁路街道武装部作为基建武装部规范化建设用房,同时挂牌街道民防宣教室。
年,该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充分发挥了街道武装部的民防宣教阵地作用和对外交流开放的窗口作用。依托该地下民防宣教室,数月内已组织开展人防知识宣传和参观学习活动12次,吸引了社区居民、儿童近人次参加。
另一边,“建在学校下、开在社区里”、位于中华新路弄20号民防工程内的静安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经过数年的使用及推广,已在区内受到众多居民的认可。
结合工程环廊,设有防空防灾展示区,通过文字、图片、模型、视音频的形式,分序馆、人民防空、城市防灾三个部分展示民防建设发展和防空防灾知识。
基地内还设有防空防灾技能体验区,配有多媒体互动体验机,参观者可通过关卡游戏和技能体验设施,学习警报知识、民众防护技能。此外,可供人同时进行培训的多功能培训教室内,在疫情前会定期开展人防防空知识讲座。
在疫情防控阶段,民防教育培训基地更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开展民防宣教活动,普及人防知识,进行技能培训。
抓好社区和学校这两大民防宣教主阵地,通过走进街镇、走进社区,为基层干部、社区民防骨干、社区居民带去有内容、有体验、有收获的民防课,开展民众防护技能培训,提升防护能力。积极服务辖区内中小学生,走进校园,向各年级学生普及人防知识、教授防护技能。每季度区教育基地与区教学院会组织民防教师培训,通过专题学习、教学研讨、技能训练、示范教学和参观见学等形式,不断提升民防教师教学能力,为学校扎实开展民防教育提供师资力量。
至今
静安区民防教育培训基地
累计开展各类宣教活动
近1场次
服务辖区内机关干部、社区居民
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
10万余人次
综合治理停车难
“小区换新颜”
阳曲路弄小区内,上海冬季的阴雨洒落在沥青地面上却没有一点积水,小区内机动车整齐停放在路面车位。
“停车难综合治理”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6项民心工程之一。区民防办通过积极梳理、排摸区域民防资源,探索合理利用民防设施等地下空间,在阳曲路弄13-15号民防工程增建公共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力争缓解周边居民停车难的现实问题。
自从阳曲路弄小区非机动车停放在民防工程改造车库后,地面空间合理规划给机动车停放,通行的路面相比同年代小区显得更宽敞,居民满意度高。
位于芷江西路弄13号的地下民防工程,建成之初为小区自行车库使用。由于缺少物业管理,卫生环境脏乱,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道内随意堆放的杂物,严重影响了居民非机动车的进出与停放。
经民防系统党员干部们的积极奔走与共同努力,该工程的维修养护方案被列为重点工作。在仔细评估工程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检查出的孔洞、裂缝和渗水处进行专业修补,确保了工程的完整性和防护效能,保障了地下室与上层楼房安全使用无隐患,解决了居民的住房安全。此外,区民防办特地审批采购了新式防火涂料,重新粉刷了墙面和地面,并恢复了地下室内各处照明,内部环境焕然一新。
在施工过程中,党员们每周赴现场跟进施工情况,有时还直接参与施工作业。地下室翻新后,还配套安装了电瓶车充电装置,实现了非机动车库的无人化管理、电瓶车规范化充电。整修完成后的地下非机动车库,转交居委会负责管理,并免去使用民防工程的一切费用,真正践行了民防工程“平时服务为民”的理念。
如今,芷江西路弄13号非机动车库,已成为芷江西路街道样板非机动车库。
为全力保障落实
“停车难综合治理”民心工程
区民防办成立
“停车难综合治理”专项工作小组
▼
通过实地走访、现场勘察、主动排摸区域公用民防工程现状,初步梳理出广中西路号、铁路局党校、交通公园等10处共计约平方米的民防工程。按照“布局合理、建改结合、适应需求、安全可靠”的原则,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借力,扎实推进公用民防工程建设公共停车设施。
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老有所乐”
位于芷江西路弄25号的地下室,苏家巷小区活动室内,小区居民们正在排练沪剧、舞蹈等节目。这个对旧有民防工程的翻新改建,同样给小区居民带来了福利。
芷江西路弄25号的地下室自年关闭后,一直处于空置状态。而芷江西路弄社区本身就长期缺乏公共活动场所,居民常常要前往两公里外的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大家对于在小区里拥有一间自己的活动室的愿望日益强烈。
负责该街道的民防工程管理员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苏家巷居委会,告诉他们芷江西路弄25号空置的民防工程可以开放给小区居民使用。通过他的积极联络,并且遵循民防工程“平战结合”的理念,“将地下室改建成社区活动室”这一想法,得到了民防办和街道的大力支持。
使用审批一经通过,众人便兴致勃勃地打开了尘封许久的地下室大门。经过翻新之后的地下室令人耳目一新,乒乓房、舞蹈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而且相较于传统的非机动车库,改建成活动室的民防工程,在装修风格上有所不同,更多几分生活气息,深受小区居民好评,成了大家日常光顾的好去处。如今,活动室入口的安排表上,从周一到周日,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
民防工程
不仅是人民防空的“地下长城”
更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
重要载体
只要符合政府法规、以惠民利民为出发点,在民防工程的管理中,开发各类诸如便民停车、仓储、社区活动等公益化使用方式,无疑是积极的尝试。开放地下空间,为广大居民提供全方位、多渠道的公益服务,既能有效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又能动员社会力量,实时掌握民防工程内的环境状况,减少安全隐患。
区民防办党组始终坚持合理使用民防工程是最好的管理和维护,持续推广民防工程公益化使用的新途径、新模式。进一步发挥好管理员派驻制作用,加强与各街镇、居民区的沟通协调,主动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规范的公益化使用,为居民解决非机动车停车难和公共活动场所紧缺等现实问题,积极发挥民防工程的社会民生效益。
区民防办将始终坚持民生导向,围绕民生难题和区域发展大局,做到切入点深、落脚点实、突破点准,充分发挥民防工程的社会民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