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心骨”“组织者”“当家人”“大管家”“后援团”和“共建者”,如今的上河村小区,无论有什么难题,都会有六方“合伙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再也不像五年前那样,电梯停运、锅炉超标、垃圾成山……一团乱的小区没人管理。在曙光街道,以上河村小区为代表的17个社区建立起了“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让社区治理仿佛企业管理一般,多方参与,权责分明。管理有方化危机从买房人的角度,上河村小区算得上一个中高端社区:北边挨着远大路,紧邻地铁10号线长春桥站,地理位置优越;对面就是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商业设施齐全;楼盘密度不高,绿地覆盖不低,学区划片在著名的人大附小。不过,对于居住在这里的业主们来说,小区住着舒心还是近期才有的事儿。“过去,我每天只在自己家里待着,不爱出来,总觉得这小区和我没关系。”社区居民呼女士告诉记者。令业主们不满意的关键原因,便是物业服务。年建成的上河村小区,最初十来年一直是由开发商所指定的前期物业公司提供物业服务。年至年期间,由于物业的服务质量不佳、物业与业主之间沟通不利等问题,上河村小区频繁更换物业公司。不得已之下,北京瑞赢酒店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再度以应急物业的身份进驻上河村,成为服务小区的第四任物业。“引发矛盾的导火索是电梯。”上河村社区党总支书记王颖梅告诉记者:“年3月,小区的56部电梯中有29部因为部件磨损、平衡系数不达标等原因故障频出,被要求停运维修。可龙湖物业和业委会之间却在如何启动维修一事上谈不拢,业主们意见很大,这成了压倒彼此间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由街道、社区出面协调解决,29部电梯经过1个多月的维修,全部检测合格后重新投入运行,妥善处置了这次危机。同时,王颖梅向记者阐述问题的关键,表面上电梯事件是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矛盾造成,深层次是社区治理各个部门互相推诿、不作为、管理不到位、综合治理机制缺失的原因。此次通过新的社区治理方式,群策群力,相互配合,共同将这次引发的危机及时化解了。“合伙人”机制解矛盾如何打破不信任的状况,捋顺上河村小区的社区管理?痛定思痛之下,曙光街道按照海淀区委“街道吹哨、部门报道,地区鸣笛、家家出力”的区域化党建“1+N+T”议事制度,在上河村小区试点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社区治理合伙人”有六方责任主体。“主心骨”是社区党组织,“组织者”是社区居委会,“当家人”是社区全体业主,“大管家”是物业公司,“后援团”是上级业务职能部门,“共建者”是参与社区服务保障的其他社会单位。机制的核心在于党组织的领导。过去社区党组织的主要工作是社区内党的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在社区治理中不起决定性作用。但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创新性地将原有平行模式变成锥形管理模式,要求社区党组织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并且在治理出现问题时,要作为主负责者来沟通、协调六方,并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各方履行各自的责任。这种以党建引领破解物业管理问题的方式,是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效能。比如,小区锅炉排放超标影响冬季供暖,热力集团便介入应急接管;地下空间长期堆放的装修废料等垃圾无人清理,城管科、社区派出所就和社区通力合作,清运了48车垃圾;小区排查高空坠物安全隐患,房管所的“网格员”随叫随到。“就拿海淀区房管所的‘网格员’来说,真的是一‘吹哨’就来,零时间响应。”王颖梅笑着说。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自上河村推行“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以来,小区内的路重新铺设了,路灯竖起来了,锅炉排放超标问题也解决了。每栋楼里都新增了公告栏,近期小区有什么活动、物业公司有什么通知、公示栏一目了然。记者在小区内发现有一条崭新的小路,路面平整、外观美丽。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里原来是一条坑洼不平的石板路,它是东南区近6个楼的业主每天出行的必经之路。但石板路的破旧、不连贯,给老人和儿童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存在潜在安全隐患。据王颖梅介绍,社区党支部广泛征集民意,迅速启动社区治理合伙人机制,经过各方沟通协调,由专业施工队伍对绿地间石板小路进行重铺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对路面进行全面硬化,铺设防滑、耐磨、吸水的蘑菇砖,在道路两侧加铺垫路石,使路面更加平整美观。小路修好后,彻底消除了居民出行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更为大家营造了便捷、安全、整洁的出行环境。每月的15日,六方“合伙人”都会坐下来召开例会,讨论涉及社区的各项议题。例会之后,每一方也会把会议纪要、情况公告等张贴在公告栏里。每一方都要张贴各自内容,也方便业主们互相印证、互相监督。物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小区的业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