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徐汇区漕河泾街道梓树园小区一居民在楼顶晾晒衣服时,突然瞥见旁边6号楼楼顶,原本洁白的阁楼外立面变得黑白交错斑驳一片。仔细一看,才发现“球顶”外立面水泥出现了大面积脱落,她赶忙将情况反映至物业。
派人查看、张贴告示、拉起防护网……物业立马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随即将情况报告给业委会,并上报至属地街道。然后,5个月过去了,居民盼着的维修却没了动静。
球顶装饰多处开裂
水泥块还在掉落
▽
梓树园小区建于年,东侧是钦州路,北靠冠生园路,6号楼就在靠近冠生园路一侧。
3月25日,记者前往梓树园小区。沿着钦州路向南,还没走到冠生园路,几幢浅粉色的高层建筑便映入眼帘。中间一幢楼的楼顶,悬挂着一张绿色防护网,在建筑群中格外显眼。楼顶上方,隐约可见半球型的白色拱顶建筑,想必便是业主们口中的6号楼“球顶”。
远远便可看见6幢的楼顶上方,有一个半球型的白色拱顶建筑。
据业主王女士介绍,自发现6号楼顶的隐患以来,物业就关闭了通向天台的门。但最近天气逐渐转暖,天台还设有晾衣杆,不少业主有晾晒衣被的需求,因此门又打开了。记者到时,阳光分外明媚,通向天台的门正敞开着,门内的墙上还张贴着物业的告示,称“6号楼屋顶圆柱外延装饰材料因年久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天台防盗门暂时关闭”,落款时间正是发现隐患后三天。门外,8根立杆架起了二十多平方米的防护网,防止碎片掉落。天台南侧,一位阿姨正在拍打晾衣杆上的被子,看到记者,连忙吐槽:“那边又掉下来几块碎片,防护网能挡得住吗?”
门内的墙上还张贴着物业的告示。
门外,8根立杆架起了二十多平方米的防护网。
记者在现场看到,天台区域并不规则,东西方向30多米,南北方向为20多米,中央是两层楼高的水箱,水箱顶部几根水泥柱架着一个半球型的球壳,球壳上方还有一个同比例缩小的圆顶装饰结构,正是此次脱落的主要区域。
记者站在天台一角,得以窥见部分圆顶结构的现状:圆顶边缘处白色外立面大面积脱落,露出了深色水泥,裂缝从边缘一直延伸至中间的立柱区域,看上去颇为骇人。在居民杨女士提供的无人机拍摄图里,情况更为严重,个别支撑立柱干脆碎了一半。而在脱落严重区域对应的天台上,还散落着三四块掉落的水泥块,几乎每一块都比记者的手大,里面夹着锈迹斑斑的铁丝。
圆形檐口白色外立面大面积脱落,已然露出里面深色水泥,裂缝从屋檐一直延伸至立柱区域,看上去颇为骇人。
掉落的水泥块每一块都比记者的手大,里面夹着锈迹斑斑的铁丝。
“脱落的区域正对着我们进出的大门,如果不赶快维修,这么重的碎块将沿着圆形球顶直接砸向我们。”为此,物业又在正对着大门的区域,铺了一张防护网,作为应急防护措施。
正对着居民大门,也加装了防护网。
5个月过去了
维修为何迟迟没动静?
头上悬着的危险让6号楼业主们揪心,早日维修成了他们共同的愿望。为何过了这么久,维修仍旧没有动静呢?
小区物业经理告诉记者,在采取过应急处理措施后,他们曾咨询过专业公司,提出两种解决方案:要么将顶部结构全部拆除,要么进行修缮。但无论哪种方式,维修费用都超过40万元。且不说6号楼业主对采取哪种方式存在分歧,光是维修费用谁来出,目前都没有定论。
原来,梓树园小区建成20余年,维修资金历经电梯大修、水泵更换、外墙渗水维修等,已然接近红线。如果要修缮屋顶,势必要筹集专项资金或补充维修资金。但出钱这件事,并未得到所有业主的支持。
6号楼业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发现顶部的隐患后,物业立刻将情况报送至业委会、居委会和属地街道。随后,街道邀请相关单位对脱落区域做了质量检测。
这份报告里提到:
“检测区域为梓树园6号楼屋顶球壳上部结构,其与主体结构相连,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为了解该部分目前的损伤情况,进行完损状况检测……”
据此,不少业主认为,球顶结构属于“主体结构”的一部分,应当依照主体结构的保修年限来计算。
根据年6月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七条:正常使用条件下,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最低保修期限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规定,普通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业主们据此认为,球型结构属于50年内的主体结构工程,应当由建设单位来负责维修。
业主王女士认为,依据质量检测报告,屋顶球壳上部结构为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采访中,另一业主又提出另一种意见。他拿出当时的设计施工图纸,声称顶部结构是主体建筑完工后新增上去的,图纸设计时未考虑与主体同寿命,本身就是缺陷,所以后续维修应当由施工方来买单。
为此,去年10月底,业委会向负责建设施工的上海广厦(集团)有限公司发函,要求对方派遣相关人员来现场查看并提出解决方案。但上海广厦(集团)有限公司回函中表示,业委会提到的屋顶装饰构架并不属于主体结构工程,公司并无义务对屋顶装饰构架进行维修,更不承担可能产生事故的责任。
维修就此陷入了僵局。
上海广厦(集团)有限公司回函中否认主体结构一说。
今年大楼外立面脱落投诉达条
不少都面临着维修资金不足的困境
对此,漕河泾街道房管所负责人牟浩峰表示,将进一步搭建沟通平台,牵头联系业委会及施工单位针对维修事宜进行协商。不过,经咨询专业公司,他也认为,“这个脱落区域应该属于装饰物。”这意味着,让施工单位承担责任存在较大难度。
根据3月1日上海市房屋管理局的《上海市城镇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整治责任“谁的房子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造成的原因谁负责”。如果楼顶建筑未被认定为主体结构,那么就需要小区业主自行出钱维修。
但截至去年11月30日,小区6号楼仅剩余维修资金元,占首次筹集维修资金的50.98%。而去年以来楼幢外立面的维修补漏等资金尚未结算,如果再加上屋顶维修的40多万,剩余维修资金明显低于首期筹集金额的30%。
《上海市住宅物业管理规定》第六十五条规定,未建立首期专项维修资金或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筹集金额百分之三十的,业主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的相关规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和业主大会的决定,及时补建或者再次筹集专项维修资金。
业主出具了小区维修资金明细,6号楼剩余64万多资金,但并未包括今年修漏的价钱。
那在维修资金落实前,居民安全该如何保障?牟浩峰表示,将督促物业沿着顶楼区域增设防护网,尽可能降低对居民的威胁,同步对小区内其他可能存在隐患的区域加强巡查。
记者在市民服务热线看到,今年以来,针对大楼外立面脱落的投诉多达条,其中不少小区都面临着维修资金不足的困境。但正像房管所工作人员所说,“有的居民觉得不是自己家里的事情,不愿意出钱,往往导致续筹工作难以推进。”如何处理居民之间的意见分歧,还需要居委会、业委会、小区物业做好沟通、协调和引导工作。此外,街道也应当在资金收缴保管、分摊入账及使用支出方面予以政策指导,尽快完成续筹资金到位,让小区设施维修更新等能够良性循环。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