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山东东营邻里计划打通社区服务

「本文来源:公益时报」

编者按:如何打通社区服务“最后一米”,让政府政策及社会资源等福利惠及每个居民,是提高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这一过程中,决策部门要不断调整思路,充分激发社区创造力、调动社区居民主观能动性,引入社工、志愿者及公益机构等广大社会力量,以期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前各地已有一些成熟探索,我们不妨借鉴学习,经验共享。

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地处中心城区,是市委、市政府驻地,辖30个社区,5个行政村,人口27.8万,也是东营人口密度最高、驻区市直单位最多、共建资源最丰富的街道。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东城街道大力开展“邻里+”计划,加快培育“以社区红色力量为引导,以提高居民自治为方向,以营造和谐美好社区为目标”的社区治理自治队伍,打通了社区服务的“最后一米”,提高了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1聚力“邻机制”激发服务活力,治理体系领先一步

“邻里+”月度沟通会:谁有难题大家解

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完善社区“邻里+”服务工作机制,多措并举确保“邻里+”服务落地落实。

一是打造红色物业,和群众一起解决身边“关键”小事。率先出台《东城街道党工委关于加强党建引领打造“红色物业”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成立物业行业综合党委在内的24个红色物业党支部,已在个小区全面推开“红色物业”,化解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老大难问题,共计处理涉及物业管理问题的网格事件件。针对垃圾分类这一物业管理的难点问题,依托“兜回收—我给垃圾找个家”“新绿源行动”“绿地认养”等居民自治项目,引导辖区居民广泛参与。

二是启动公益项目大赛,和组织一起共建社区“幸福”清单。成立东城街道社会组织联合会,连续两年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推动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清单,厘清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和社会组织各方责任和服务范围,以群众诉求为出发点,创新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难题。

东城社创学院开展城市社区书记论坛

三是开设东城街道社创学院,和多方一起提升服务“为民”水平。实施街道“社区治理人才培养计划”,邀请全国社会治理专家28位,把脉问诊社区治理难题,引育、赋能扎根社区建设的工作者。线上线下开展沙龙、工作坊、培训计多场,受益达人次,促进了街道社区治理工作,从有行向有力转变,从有力向有效转变。

2聚合“邻组织”共创服务合力,治理能力更进一步

构建党建领航、组织协治、居民自治、多方共治相结合的社区邻里服务网络,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一是党建引领共治。紧盯基层治理薄弱点空白点,推动党组织向网格、商圈、楼宇、背街小巷覆盖,已组建小区党组织65个、“红色业委会”28个,设立小区党员先锋岗85个,“商圈驿站”18个,选聘58名退休党员、热心居民担任巷长和小巷管家,把社区的“老大难”变成“邻里乐”。

二是强化居民自治。开展居民“金点子”征集,推动组建居民自治组织余家,形成“邻里事、邻里议”的良好氛围。例如,安泰社区探索的“以文化引领共树家风、以协商自治共议家事、以亲情服务共暖家人”的“三共三家”工作法,在向着家人建家、家人治家、家人爱家的目标奋进。

三是培育组织协治。以实施社区项目为抓手,积极孵化培育服务型、治理型的专业社会组织。目前已落地社区项目56个,涵盖停车难(文锦社区)、文明养宠(文昌社区)、青少年成长(兴盛社区)等社区治理的重难点问题。注重落地社区项目的多元参与,打造出蓝枫救援、东营义工、盛世社工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典型。

3聚议“邻思路”汇集服务民力,治理方法主动一步

不断探索完善人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调动群众参与的热情,切实发挥人民群众社会治理“主力军”作用。

一是创建“小区睦邻点”,让居民能发声。已在30个城市社区创建“小区睦邻点”,推行“共商议事会”制度,主动给居民递上“话筒”,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管理者”。依靠群众力量,快办一批群众关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