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区改革地产爆雷,高位换房的我后悔吗

Dr.小鱼说:

最近有个段子说得有趣。

神州十二号宇航员遨游太空三个月回来,真正体会到“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小孩不上补习班了,也不玩游戏了,学区房没有了,好多明星消失了,房子没人抢还有人喊退房了……

是啊,最近几个月,肉眼可见的变化之大,如坐上了时光机。

这些变化深刻影响着城市中产们。

房子、学区、教育、三孩政策……

我们所关心的一切,在这几个月里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我们曾经相信的一切,会由此改变吗?

今天的作者,是一位刚刚换了学位房不久的年轻妈妈。

她想给大家讲讲,她换学位房的经历和她对学区房以及学区房改革的一些看法。

文/如是我闻

我,高校本硕毕业、广漂的普通工薪族,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是工资薪金。

双方父母没有提供任何经济资助,白手起家从无到有,为了孩子的教育,历经千辛万苦于今年初置换为学位房。

在房子的一买一卖间,我有怎样的考量?

在这一轮楼市的狂飙猛进与大学区制甚嚣尘上的裹挟下,我又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1

4月底,广州区教育局宣布A区中小学布局大调整,一揽子优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我所购小区应声上涨,同户型最新成交价已比我年初的成交价上涨25%,业主们群情激昂,豪言要再涨20%。

而今大学区制汹涌而来,舆论一夜之间就转了向,学位房从yyds变成了人人喊凉。

作为一名刚刚排除万难、在今年初置换到强学区强学位的当事人,还未及消化踩对楼市趋势进程的欣喜,便要面对突如其来的“接盘”风险。

处在风暴的中心,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政策的魔力。

纸面富贵莫过于此吧?

从炙手可热的狂欢到铺天盖地的唱衰,我的心情也难以免俗地坐了一轮过山车。

我的窗外

此刻,看着窗外落日的余晖,我心有所动。

我们总在恐惧未来,却忽略了真实的确幸。

横跨三个年头的置换之旅,个中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想想当初置换的初衷,我现在所拥有的,不正是当下最优解么?

用后视镜来看,当初我们综合权衡所做的抉择已然是经受得起时间的检验。

2

怎么买:一个刚需改善的方法论

房产这类大宗资产,在大部分普通中产家庭的资产比重都是重量级。

我们也不例外。

有第一次买房的经验教训,我们明确本轮刚需改善型置换目标要兼顾保值与自住属性。

总体指导思想是“用投资的思维,选地段找时机;用自住的心态,选房子挑物业。”

家有小儿赶上、年生育高峰,作为家长,深知未来小学学位会相对紧张。

参照北京的“学位改学区”、上海的“排队入学”等政策,我们置换的首要目标就是避免政策风险、尽早锁定学位。

其次,就是合理利用杠杆,为家庭资产保值。

由于首次置业时过于保守,随着近几年收入上涨,发现杠杆利用率不高、闲置资金也没有好的理财渠道。

这一次,我们设置的贷款占家庭收入比40%。

这是基于我们夫妻收入较为稳定、无二孩计划,双方父母都有较好的养老医疗保障。

具体的选筹思路,我总结为“三择”——“择地、择时、择房”。

择地

从本轮房地产市场行情不难发现,越是优质的地段,越是优质的资产,在未来抗风险的能力就会越强。

地段好的房子,有几个核心要素:学区、商圈、交通、医院配套等。

01学区

具体的学区选择上,我们颇费了一番思量,最后下的决定基于以下几点:

其一,选择学校,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判断学校的好坏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通过学校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