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语:
与同事开会头脑风暴,你是不是总感觉自己提不出好建议?想在原有工作内容上做出突破,你是不是总迈不出创新的第一步?这是因为我们一直难以摆脱过去固定的思考模式和陈旧观念。因此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敏捷思维”,目的就是梳理思考技巧,释放大脑智慧的潜力。让人们不做大众观念的回收者,还能源源不断地想出好点子,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好决定。读完本书,你将获得:
如何培养敏捷思维;了解创新思考者的十大特征;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好决定。
正文:
我在每周直播卖书的时候,经常遇到很多用户,向我提出很多很好玩的要求。比如说,樊老师,怎样读一本书让我的素养得到提高?怎样读一本书,让我更受欢迎?怎样读一本书,让我的认知水平大幅提高?
我就经常怼人家,我说读书不要那么急功近利,难道要做一本书,叫作“如何成为一个更聪明的人”吗?结果今天打脸了,我今天要讲的这本书,就叫作《如何成为更聪明的人》。
真的有这样的书,太好玩了。这曾经是一个被我“鄙视”过的书名,我觉得怎么会写这样的书呢,如此简单粗暴。但当我真的把这本书读完了以后,我发现还挺有必要给大家讲讲的。
这本书讲的是SmartThinking,作者把它叫作“敏捷思维”。这本书读完之后,你肯定不会在智商层面有一个大的飞跃,但如果你能系统性地学习这种思维方式,学会用科学的、符合逻辑的、正常的、更开放的、更有创新精神的方式去思考,那你一定会比过去更明智。
敏捷思维还不同于我们过去讲的批判性思维。大家记得我们讲过一本书,叫《思辨与立场》,还有《我会独立思考》,都是讲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着重点在于我们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想法,保证自己不要从众、不要犯错。但敏捷思维更偏向于创造,也就是我们怎样在保持批判性思维的前提下,还能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考,想出创新的方法,并且能够做出决定。这个才是这本书的宗旨。
所以,这本书一共给我们讲了三部分内容。第一个部分叫作概念思考;第二个叫作创新思考;第三个叫作做出决定。就这三件事,但这三件事都是很大的事。
首先,为什么没经过训练的人的大脑不善于思考?这一点一定要提醒所有人,我们的大脑不是为思考而生的。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东西,更多的是内容,而不是方式。考试考的也是内容,而不是方式,所以我们呈现出来的那个答案,往往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且从小学上到大学,我们所面临的前提、假设都是确定性的,一件事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件事最起码能找到一个最优的答案。
但当我们走到社会上以后,你会发现我们面临的全都是复杂的问题,全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问题。这个时候思考问题的路径、方法可能更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像牛顿那样去思考力学问题,比记住牛顿那几个公式要重要得多。
亚瑟·库斯勒,这是一个思想家,他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终极的真相总是更接近于谎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都是简化的结论,都是更贴近于确定性的结论。但实际上,不确定的因素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会更大。
我很高兴,这本书的作者在开篇就引用了我很喜欢的一本书,叫《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那本书的作者讲了一个隐喻:他在南亚见到很多人抓猴子,怎么抓呢?人们弄一个小口的罐子放在那儿,罐子里有猴子喜欢吃的玉米,它们就会把手伸到罐子里抓玉米。
但是你会发现,猴子的手伸进去的时候刚刚合适,但抓了满把的玉米以后,手就拿不出来了,所以猴子被罐子套住,人们很容易就抓住了它们。大家说猴子可以松手,但它不愿意松开到手的玉米,所以宁肯被人抓住,猴子也要抓着罐子不放手。
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难点并不在于新想法,而在于陈旧的约定俗成。之所以我们不能更有创新地思考,或者更开放地接纳新思想,最本质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大脑不够聪明,而是我们大脑当中有很多陈旧的约定俗成。过去的框架一旦放在那儿,它就不愿意再改变了。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传播新想法的人往往会受到民众的咒骂,甚至有可能会走上火刑场被烧死,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大脑的进化,不是为了求真,而是为了救命,它要节省大量的能量,让我们快速地做出反应。当我们遇到山洪暴发、老虎来袭、着火等情况时,我们就会选择赶紧跑。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是很管用的,因为直觉经常能带领我们走正确的方向。
但如果我们思考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说伦理学、哲学、逻辑学,我们的大脑就有点不能接受了。所以,大多数人生活中采用的是盲从和轻信的方法。因为盲从和轻信能为自己节省大量的能量,他不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认真思考。
直觉不能思考,但是有时候能救命。比如说,你在冰川上走路,突然发现冰川裂缝了,这时候怎么办呢?你就凭着本能跑,因为那个时候你只能靠本能,而你的本能往往是对的。所以在救命的时刻,本能是能起作用的。
但是当我们思考的时候,你会发现大脑里存在很多谬误。这一部分大家可以听一下我们讲过的《思考,快与慢》,你就能够理解这些谬误。比如说叙述谬误,叙述谬误就是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之前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所叙述的事情和真正发生的事是两回事。比如,你是怎么度过你的大学生活的?你的第一份工作效果怎么样?你的老板是怎么评价你的?你跟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都是我们幻想出来的结果,这就叫作叙述谬误。
叙述谬误告诉我们,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是一种假象。当我们回顾自己的历史,甚至回顾人类历史的时候,我们都希望在历史中找到可预测性和可控性。我们好像觉得历史是有规律的,因为发生了这件事,所以导致了那件事,全部都有因果的连接。但这种连接是一种假象,这是我们大脑叙述谬误的过程。
所以,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决策,往往来自简化启发法。什么叫简化启发法?最简单地讲,偏见和锚定就是简化启发法。比如,我们会给很多人贴标签:什么肤色的人,我们认为他们就会怎样;生长在哪个地区的人,我们认为他们就会怎样;从事什么工作的人,我们认为他们就会怎样……
为什么我们喜欢给别人贴标签,产生各种各样的偏见?原因很简单——简化启发,意思就是我们不需要深入的思考,以后见到这种人,躲远点就好了。这种思考方式使我们在生活中充满了偏见,充满了锚定效应。它们都叫作简化启发法,所以我们的大脑就是这么容易被影响,被外在的事物掌控。
赫胥黎曾经讲过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他说,一个人的大半生都在阻止自己思考。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你坐在那儿很认真地想问题,想了一下午,但其实你只是重新整理了自己的偏见。因为真正懂得思考技术的人并不多,真正愿意静下来、什么事都不干、好好思考的人更少。
书上讲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专家找来很多志愿者,让他们坐在椅子上,并把他们的手绑起来,不让他们做别的事。假设如果这儿有个桌子,志愿者还可以摸摸桌子、摸摸杯子,做点什么。但专家把他们的手捆在这儿,只在他们手里放了一样东西,就是电机的开关。电谁呢?电自己。如果闲着没事做,他们就可以摁开关,电一下自己。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不电,一直坐在那儿。一共十五分钟,志愿者有两种选择,要么电,要么不电。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大部分的人都会电自己好几下。最厉害的一个人,电了自己一百九十多下,砰砰砰一直摁。因为闲得没事干,他宁愿电自己,他也不愿意跟安静和谐相处十五分钟。大家可以试试看,你能不能静静地坐十五分钟,什么都不想?其实是很难的一件事。所以,人们并不是那么爱思考。
同时,我们还要区分清楚,思考不是推理。你说,立体几何题我都会做,我还能不会思考吗?你会做立体几何题,能像福尔摩斯一样去推理案件,那个过程不是思考,只是符合逻辑罢了。这是玻尔的名言。玻尔说:“你没有思考,只是符合逻辑罢了。”意思就是思考需要我们超越所知,需要我们找到新发现,而不是把这些东西想明白、想通、逻辑顺序捋顺,这个叫作推理。推理是思考的一部分,也是思考的一个工具,但是推理不能够代表思考。
那么所谓思考的方法——敏捷思维到底包括哪些呢?最核心的是两件事情,第一个叫作“元认知”,第二个叫作“反直觉思考”。如果是常听我们讲书的人,对“元认知”这个词应该不陌生。我们讲过一本书,叫《知识大迁移》,里面就提到元认知;还有《人是如何学习的》,那本书也讲到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呢?是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如果我接受了你所说的话,那我为什么能接受你所说的话?我是怎么接受了你所说的话?我接受你说话的这个过程科学吗?我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我这么相信你说话的逻辑?这种对于思考过程的思考,就叫作元认知。
但我们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拿出力气来做这件事情的。我们要么相信,要么不相信,要么接受,要么骂你,随便地选择,随意地做出结论。所以我们首先得学会元认知,去观察自己的思考过程和方法是否科学。
我们不能靠直觉,不能简单地做出一个判断,而是要学会做复杂的决定。我们有时候表达自己的意见太简单,就是“我反对”或者“我支持”。但事实哪有那么容易?一个复杂的问题不可能只有反对和支持,所以你需要研究的过程。所谓“反直觉思考”,指的是我们得学会明晰概念、整合概念,然后创造新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够反直觉。做到这一点需要什么?作者说需要很多东西,我把它们总结为需要怀疑、需要天真。
什么叫天真?一个不天真的人是不会对约定俗成的概念发起疑问的。比如说,我们每个人都说“上班要认真,工作要努力”,如果你不天真,就会觉得这句话没问题,因为这是大家一直被教育的。
但如果你是一个天真的人,就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努力?如果我不努力,能不能做得更好?假如不努力也能做得好,我为什么要努力?这就是一个天真的人才会去想的问题,他会去质疑大家已经约定俗成的概念。
第二点是坚持不懈。如果你不能像牛顿一样,脑子里反复想那些数学命题,每天在剑桥的学校里边走来走去,你不可能做出牛顿那样的成就。
第三点是无畏。因为挑战既定的规范,挑战前人的框架,你不但会招致辱骂,甚至有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接下来,我们进入概念思考。概念思考是这本书给我启发最大的一个部分,如果一个人聪明、有贡献、比一般人厉害,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进行概念思考。
什么叫概念思考呢?意思是革新性的突破往往来自科学家们所创造的新概念。
比如说牛顿观察这个世界,他发现苹果会落到地上,炮弹飞过去会落在地上,把各种东西扔上天,它们都会落下来。但他不能接受亚里士多德过去的解释,说这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所以牛顿就在思考,这些东西背后应该有一个共性。他创造出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新概念,叫作“引力”。他用“引力”的概念,重新架构了这个物理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一个机械宇宙逐渐浮现出来。在生活当中,概念的作用是非常强大的。一旦一个有生命力的概念被发明出来,它是可以被使用很长时间的。
概念思考是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晰、更加深入,同时能对他人产生更多影响力的非常重要的思考方法。定义是:“概念思考是一种独特的提问类型:它是一种自我反思,探索着我们对常见词汇的应用方式。”如果你简简单单地运用过去的词汇,没法解决现在的问题,那么你就需要去创造一个新的概念。
“概念思考就是要超越日常话语,把它们当作新词语来审视,像孩子般天真地思考我们使用的概念。不预设问题,而是判断之后再接受,思考我们的思考,这就是元认知。我们需要分析它们,整合这些想法,同时创造新概念。”
我发现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我们就运用了很多概念思考的方法,界定了很多新的行业。比如,我一开始只是给大家讲书,我觉得这本书我读明白了,别人不懂,所以我讲给大家听。这件事一开始也很难流行,但当有人站出来说,樊登所做的这个事叫作“知识付费”,一个新概念就产生了,导致大量的人也开始做知识付费。因为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清晰的概念,它不是某一个人所做的一件奇怪的事,而是有一个新的行业被创造出来了,叫作“知识付费”。
所以,概念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人有了概念,才能让大脑更加轻松简单地思考,有了概念,才能出现很多研究对象。包括我们写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其实就是需要去创造很多更细分的、更值得研究的新概念。
那么如何创造新概念呢?伯特兰·罗素讲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他说:“对普遍性的觉察叫构思,而从觉察到普遍性叫概念。”我们看到了很多普遍的现象,就像牛顿观察苹果掉在地上、看到炮弹掉在地上,这是构思的过程。等他产生了“引力”这个概念以后,就从觉察到了普遍性。也就是说,当他把“引力”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用在原子、分子,甚至电子层面的时候,竟然都能有效,这时候概念就彻底地成功了。
具体过程是我们要先组织信息,检索信息,诠释和评估,然后加入自己的创造力。在构造概念的这一刻,我们需要极大的创造力,最后再去预测这个概念所产生的影响。
我们现在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叫翻转师。翻转师就是把一本书翻转过来,给大家讲明白,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大家听完我讲书,可以组织做线下活动,这就是一份新的工作——让别人跟你讲这本书。
那知识顾问呢?这是我创造的概念。知识顾问的类比是什么?你们见过财务顾问,也见过保险顾问。因为保险顾问对保险极其熟悉,所以他给你做顾问,让你知道买哪种保险是对的。
他对各种各样的知识比较熟悉,所以他建议你应该学什么课程,可以读什么书。因为今后知识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选择会变得越来越困难,所以当我用保险顾问来类比知识顾问的时候,很多人也就理解了什么叫知识顾问、什么叫翻转师。这就是你把一个新概念构造出来以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这里有构建概念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叫作列出所有事实,就像牛顿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事实,把它们列出来;第二步,叫作进行推论,建立联系,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三步,假设/创造新概念;第四步,检验。
说起来很简单,但实现突破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大家可以回去做一些练习,想想看有哪些你看了很长时间,但不知道怎样具体描述的现象,现在可以尝试用概念思考的方法给它起一个名字。
那么如何分析概念呢?首先要知道,我们对于概念的理解决定了我们对于事物的反应方式。比如《让子弹飞》这个电影,黄四郎跟姜文说“我一定会给你一个惊喜”,如果按照普通人的想法,会说“那好,我等着你的惊喜”。但这时候姜文追问的是什么呢?他说:“什么叫作惊喜?你就告诉我什么叫作惊喜!”
这个追问的方法就是概念思考的手法。难道大家不知道“惊喜”这个词吗?师爷在旁边还解释:“惊喜不就是惊喜吗?”但他一定要你清晰地定义出来,因为对概念的理解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另外,如果你不对每一个概念进行深入地解读,你是找不到创新机会的。比如说,我们要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标语写在墙上,这句话基本就没有用了。但是,如果这时候站出来一个人说“什么叫作优质,我现在需要大家清晰地定义什么叫作优质”,等大家把“优质”定义出来以后,我们的服务才可能会变得更好。这就是前面讲的,你得天真,得知道很多概念定义是不清晰的,而这种不清晰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马马虎虎、稀里糊涂、可有可无。
概念分为两种,一类叫作封闭概念,一类叫作开放概念。封闭概念基本上不会变,比如说杯子、桌子、书、手表,这些概念一旦确定以后,就不会变了。
但也有大量的概念是会变化的,比如说敬业、认真、匠人精神、关爱,随着时代变化,这些概念会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改变。所以,如果我们简单地把所有概念都当作封闭式概念对待的话,我们头脑中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就没有更多创造性的可能。
要深入理解一个概念,我们还需要以下几步。第一步,叫作收集典型的例子。别人告诉你一个优质的服务,那你就要收集优质服务的典型例子,先把能够找到的、被称得上优质服务的例子都找到,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分析这些例子。这些例子的内涵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我就找到了优质服务的概念,就能解释了。
第三步,检验这个概念。当你提炼出优质服务的前提条件是让客户觉得舒服,在不打扰客户的情况下,让客户自然轻松地接受服务,这里指的就不是我非得冲你笑多长时间,我非得露出多少颗牙,我非得请你打分。这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定义。所以,当你理解清楚一个概念以后,你要检验你的理解对不对,在不同的层面上,它能不能重复地被验证。
那么我们如何整合概念和想法呢?这里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叫作创造新概念。
第二种,叫作修正想法模式。修正想法模式其实是细化,是思考怎样丰富这个概念。比如说“电影”,这是一个概念。但当电影的门类变得越来越多以后,有人说,这一类专门拍发生在公路上的事的电影,叫“公路片”;那一类像许鞍华拍的电影,叫作“女性电影”。这种进一步的细化、优化,就是修正想法模式。这是第二种整合的方法。
第三种,叫作根据现有的概念收集想法。比如,有人做历史研究,大部分人喜欢研究伟人,研究罗伯斯庇尔、卢梭、拿破仑这些人。如果你发现大家都研究过这些伟人,你没有什么新的课题点可以切入了,你可以试着仔细观察这些人的历史中都发生了什么事。这时候,你会发现一支被大家忽视的力量,就是民众。在跟这些伟人互动的过程当中,民众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所以,有人就创造出来一个新概念,叫作“历史上的大众”,专门去研究历史上的民众,成了一个历史学的课题。这个方法叫作“根据现有的概念重新收集想法”,去找到一个新的突破。
第四个,叫作整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概念。如果你能把很多种概念结合在一起,说不定能创造出一个特别棒的东西。我们在讲领导力的课的时候,说到一个员工为什么离职。在你研究一个员工为什么离职的时候,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叫作“员工的贡献度”,也就是这个员工的能力强不强,对你的贡献大不大;另外一个概念,叫作“员工的风险度”,就是他会不会离职,他要不要走。
当你把这两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崭新的概念,也就是说,员工可以被分成四类:“高风险、高贡献”,“高风险、低贡献”,“低风险、低贡献”和“低风险、高贡献”。这样一来,你就能更透彻地理解员工了,因为你不是从两个单纯的维度看待员工,而是从他的风险度和贡献度的综合素质上来判断,这时候你就可以考虑应该优先保留哪些人。
这里顺便多讲一句,大部分的管理者都在努力地保留“高风险、高贡献”的人,或者“低风险、低贡献”的人,因为这两种人会占用你大量的时间。但实际上,如果你希望你的团队很强的话,你应该花大力气去管理那些“低风险、高贡献”的人。他们看起来没什么事,而且贡献度很高,但他们一旦离职,公司损失很大。更重要的是,“低风险、高贡献”的人离职之前没有征兆,他不会耍小性子。这是我们讲领导力的话题。
学了这些概念思考,对我们有什么改善呢?作者讲,首先你可以得到更高的作文分。现在我们不写作文了,但是有些人会做研究。书里有一个伦敦大学的例证,作者说:“在读你的文章的时候,主考官最关心的是你能否进行概念思考,你能否看到问题的关键,你能否清楚地阐明其意义,你能否明确地指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意味着你需要展示答案的结构,这个结构必须是清楚的,可以直接贴切地处理问题。”
就像我们当年搞辩论赛,第一辩站起来发言的时候,一定是说我们首先明确几个概念。辩题中的每一个概念,我们都需要认真地去琢磨,不光是名词,连副词都需要清晰地定义出来,这样我们才能够辩论。否则,我们可能连辩题都没法展开。
“伦敦大学认为,符合下列条件的学生可以得最高分,他们能够注意细微复杂之处,看到可能出现的分歧并探讨它们。而中等成绩的学生,对待问题的态度较散漫,他们只能看到明显的线索,并不加评判地接受问题条件。”如果你浮皮潦草地思考问题,你是没法在科研工作当中得到高分的。所以学习概念思考的第一个好处,是提高你的科研能力。
另外,这种原创性能帮助你去找到更加有趣的课题,还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有创意。就像我在公司里倡导员工,说如果你有野心,你一定能够找到很多新概念。比如我们做樊登书店,新概念就是我们把樊登书店做成了社区里的自习室。所以,商业的能力也和你的概念思考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不光是学习、写作、研究,还包括商业活动。
甚至家庭工作也需要概念思考能力。在家庭里,当你和孩子玩的时候,如果你能构造一些新的概念出来,让孩子跟你达成一种默契,孩子会认为这是你们家才有的定义,这是你们家才有的新玩法,也会让孩子觉得跟你在一起很有趣、很好玩。所以概念思考是我们变得聪明的第一步。
接下来,第二步叫作创新思考。这本书总结出来的创新思考者的十大特征,是很有价值的。作者说,在这些具有原创思维的创新者身上,会有十个最关键的特征。
第一个,叫作善于清空大脑。约翰·纳什整天一个人孤独地走来走去,他在大脑里不断地思考问题,这需要独处的时间。
第二个,乐于构思解决方法,而不是纯粹地寻找。爱因斯坦乐于构思解决方法,而不是简单地把前人的东西拿来用,他会经常思考这些问题。
第三个,能够简单地思考。苏格拉底讲,首先你要承认无知,承认自己很简单。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够问出简单的问题,而这些简单的问题才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思考。他有两句很有名的话,一个是“承认无知是变得明智的前提”,另一个是“不经过反思的生活不值得过”。意思就是我们要回到最初始的、最原始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第四个,善于找到问题。对于那些别人觉得很正常、没什么问题的事情,有人就是善于找到问题。这里我最崇敬的一个人,医院的医生——塞麦尔维斯。塞麦尔维斯发现,凡是经过医生接生的产妇,死亡率要比那些护工、护士接生,甚至在家里自己生产的产妇死亡率高得多。
当时医生们觉得这没什么了不得,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