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KR和KPI灵不灵关键看标准数字坐标,

OKR从目标出发,强调将关键成果和任务过程绑定进行考核;KPI也是从战略目标出发,强调结合流程将任务分解为可操作的目标进行衡量的绩效考核方式。

这两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管理者奉若宝典、被打工人嗤之以鼻的管理体系,原本无高低之分,只有应用场景侧重的区别,相关研究书籍和文章如汗牛充栋,本文就不在此絮叨了。

一、OKR或KPI的重要性

马老师在给包括搜狗CEO王小川等大佬上过一堂管理培训课中讲过:人才是公司的第一产品,所有资源重点要倾向这方面。花在人身上最重要的成本是公司氛围的建设、文化的建设、公平竞争机制的建设,培训体系的建设。但是,员工说很好、组织调好了、用的人也不错、愿景/使命/价值也很好,你要怎么变成KPI?说到底,没有KPI,一切都是空话。做KPI绝对是老板最大的考验,你设计的KPI的一个责任点,不是为了达到结果,而是激发人的潜力。

年5月20日,字节跳动的“一鸣同学”卸任CEO,在发布的内部全员信中,首段说:关于“探索远景新战略、研究组织和管理、提升社会责任”的三个年度OKR,我觉得都挺不满意……我决定卸任CEO角色……

从代表“60年代的马老师”和“代表80年代的一鸣同学”两位杰出人物,对这两套管理体系重要性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是帮助组织对齐目标的OKR,还是引导成员降本提效的KPI,对于推动组织良性健康发展,都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二、被唾弃的KPI

年,创业60年的巨头企业索尼,因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着火事故,导致万台笔记本电脑被召回,直接费用损失亿日元,间接声誉损失数万亿日元,最终造成索尼电脑在今天的市场上几乎难见踪迹。

同年,索尼前常务董事天外伺郎发表了《KPI绩效主义毁了索尼》检讨索尼败北原因时说:从年左右开始,SONY公司逐渐实行绩效主义,成立了专门机构,制定非常详细的评价标准,并根据对每个人的评价确定报酬。职工为了拿到更多报酬而努力工作,外在动机增强了、自发快乐工作动机受到抑制,身心疲惫的职工急剧增加。为了多拿计件的钱,所有影响或阻止多生产的行为都是羞耻的。例如,严格的质检对产能的影响,新产品研发替代对老产品生产的影响等等。

最后,扎实细致的工作被勿视,业务部门为了报酬互相拆台、想方设法从整体利益中为自己多捞好处……团队精神消失了、工匠精神消失了、技术活力消失了、创新先锋沦为落伍者。

三、OKR应运而起

自从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以来。在打开国门后,我们一直秉承着“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唯物主义辩证观方法论,一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一边总结他们失败的原因,确保我们在高速健康发展的同时避免重蹈覆辙。

当目标背离初心、前进方向出错时,KPI绩效管理水平越高、南辕北辙高效内耗损失越大。鉴于此种情况,以谷歌为案例典型,在KPI绩效考核之前发挥作用的OKR管理法。于年传入我国后,经百度、华为、字节等大厂应用推广,一下子传开了。

四、逐渐被放弃的OKR

今年2月17日,字节CEO梁汝波在内部信中宣布:调整目标制定和回顾的周期,过去的双月OKR绩效考核改为季度,公司级的双月会也改成了季度会。

至于原因,既有“双月变化不明显、减少会议频次让讨论更深入”的正当理由,也有“注重会议效率,文档清晰简单,不堆砌材料,不包装不走形式,做到求真务实、坦诚清晰”的半吐槽批评。

此消息一经公开,也有不少网友纷纷发表看法,最多的两种:

老板懒得写OKR、下面人怎么写。

OKR都变成考核了,还有OKR?还不是都成了KPI。

网友说的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OKR的“O”指目标、“KR”指关键成果。

目标本身就像跑马拉松,由“全程、分段”的结构组成。不知道去哪里参加哪一场次比赛,怎么针对比赛设计分段的培练计划。假想敌都没有、又怎么排兵布阵呢!

OKR和KPI最大的不同就是“绩效考核脱钩”,允许试错、鼓励员工制定激进的、充满挑战的目标,通过创新寻求转型突破,去适应市场环境的快速变化。想到创新可能会接受惩罚,谁还会求变!

五、规划、计划、执行需要一致性标准坐标

今年月某地某小区出现一例关于《电梯急速下降28层?涉事电梯曾一个月维修11次》的报道,我们以“物业小区电梯维保”为案例做一个“OKR和KPI”需要“标准数字坐标”的管理案例推演。

"O"是:该物业管理公司确保小区居民“%安全搭乘电梯”。

"KR1"是:年度、季度、月度进行一次“保养标准”不同的无故障运行保养。

"KR2"是:每月、每周、每日进行的“电梯运行品质”巡检。

"KR"是:针对部分业主共有电梯的专项维修费用收入使用管理。

这里需要先建立“设备档案、保养规划、保养技术标准、保养计划、巡检计划、修维收费标准、修维费使用与监督标准”,还要建立“保养执行、巡检执行、修维检收”的监督标准。

设备档案标准:项目、楼栋位置、设备型号、使用启始、品牌型号参数、运行状态、保养/巡检/维修时间、无故障运行天数……

保养规划标准:年度、季度、月度保养什么系统或零件,操作标准与参数反馈……

保养计划与执行:作业人员、时间频次、保养内容、结果反馈、预警处理……

巡检计划标准:人员、时间、巡检内容、应急方法、结果反馈、预警处理……

维修规划标准:单位、资质、费用管理、安全管理、质监管理、公示公告……

奖惩执行标准:责任划分、责任权重、业主抽检办法、自监自查标准、绩效执行……

然后,才是针对设备负责人执行结果,进行的KPI绩效考核。

分解KPI考核指标一:物业经理、工程主管、工程人员在“保养、修维、巡检”责任中的权重;

分解KPI考核指标二:部分业主承担费用的专项维修,费用管理执行工作中的责任权重;

月度奖金与绩效工资的“效率、效果”数据匹配、核算、发放。

六、标准坐标的数字能拆穿一切真假

如同前面马老师所说“KPI不是为了达到结果、而是激发人的潜力”。OKR和KPI是服务管理的工具,我们在应用它们时,必须先明白:管理是什么?

管理是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它有四个要点:

管理不是目的、是过程,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像前面那个“不能让业主安全搭乘电梯”的案例:不管你一个月修了多少次、巡检了多少次,你的管理没有实现“让业主感觉安全”的目标,一切都是无效的!

管理不是把人管住,是为了最大限度激发人们的能力。修了11次没修好,是管理方找不到好办法、还是维修公司水平不够、或者业主出不起维修费用?答案显而易见,没人尽心尽力地做这件事。

管理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没有判断是非对错的标准,都觉得自己没错,那是谁的错!

管理要完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类型的活动。没有设备档案坐标,“年度、季度、月度”的运维计划怎么对标?计划与设备的“档案坐标”对不齐,怎么知道计划“缺少或重复”?没有完整的计划判断执行对错,执行多少次都是内耗。

如果没有“标准数字坐标”会怎样?

规划与计划无从制定、是否合理无法验证、执行无法精准追踪、责任划分不清、效果与效能没法精准反馈、费用无法监督……

一切只能用靠“大概、可能、可许”这种模棱两可的词进行描述……

可以说:没有标准数字坐标的话,就连“是非对错”都无法界定和区分。有了则不同,一切“是非对错”都整整齐齐放下太阳底下,一目了然。

如上图,“档案、规划、计划、执行、责任划分”每个环节,看上去只有“对与错”两种。单一环节出错的影响好像是不大,一但问题叠加,出错率就是“指数级倍增”的裂变。这还不包括“品质标准”带来的管理问题。

我在绩效考核为何不得人心?原因只一条:反人性一文中介绍过,像“从吃大锅饭到包产计件、拿更多提成”那样的话,员工对于能让自己感受到被重视与肯定的OKR或KPI是欢迎的。员工只是反对“打着绩效考核幌子”的甩锅、扣钱……

无论是民营企业的老板、还是公有企业的高管,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利润”。在“一起去赚钱”的共同利益点上,老板与员工的诉求是一致的。问题出在“扯着管理的虎皮”、不懂OKR和KPI该如何应运的人身上。

总结,OKR和KPI灵不灵?关键看:标准坐标,有则神器、无则内耗。

我是以“科学通识避错视、敏锐感知修智慧”的悟道人春羽蝶声,分享一点感悟,欢迎讨论互动。感谢您的阅读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