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理想。对于单个城市而言,古代没有达到千万人口规模的,而这个数量级对于今天的上海来说却是实实在在,住房体系的供应、流通、维护与优化承载着多万人的美好生活。
根据相关政策资料,当前上海住房工作可以用“”来描述:“1”就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总体定位;“2”就是房地产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3”就是坚持“三个为主”,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4”就是住房保障工作的“四位一体”,即住房保障类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住房等四大类。
今天上午,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局长王桢做客《上海民生访谈》直播间,重点围绕保障住房、租购并举、城市更新、物业管理等老百姓关心的住房话题进行了交流。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中浦院牛津大学联合城市研究中心研究员焦永利的感受是,“贯穿城市和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落实房住不炒,通过加强保障、租购并举、精细施策等方面工作,努力推进住房领域治理现代化”。
多种类型推进,加强住房保障
访谈首先聚焦住房保障问题,全面介绍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等方面的进展。廉租住房是托底保障类型,上海的政策是“应保尽保”,只要符合条件,第一时间给予保障,以发放租金补贴为主。目前累计保障13.1万户,扣除改善退出的家庭,目前保障约4.5万户。公租房对于保障引进人才等居住需求产生了很大作用。
目前,全市公租房累计建设筹措房源17.7万套,入住保障对象19.2万户,累计享受保障62.7万户。市政府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新增供应1万套,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共有产权房是上海首创的住房类型,自年启动试点,已开展了7个批次申请供应工作,年还将非沪籍住房困难家庭纳入了可申请范围。今年正在启动第八批次本市户籍共有产权房申请工作。截至年5月底,全市共有产权保障住房累计完成签约11.5万套,今年预计新增1.7万套以上。
此前,市场、媒体、社会上都有对共有产权房的一些不同意见,房屋管理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了市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7%的受访沪籍市民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制度设计表示满意,这一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