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零时,当海关大楼整点钟声响起,汽车的鸣笛声连成一片,响彻外滩。晨曦微露,越来越多的人们走出家门,上海的街头开始恢复往日的喧嚣和车水马龙。在经历两个月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后,这座城市终于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那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多姿多彩的上海正在快步回归。
此刻,回首那刻骨铭心的两个多月,除了这座城市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寂静以及那些始料未及的困难和备受煎熬的等待,留存在记忆中的还有那一个个飞扬的身影,他们奔波于战“疫”防线最前沿,不舍昼夜、不畏风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着家园,保护着群众,如同一道道微光汇聚成希望的光芒,让困境中的人们坚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在这些身影中,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属于一支光荣的队伍——“上海生态环保铁军”。在上海本土疫情爆发的时刻,生态环保人闻令而动,逆向而行,以必胜的信念、为民的情怀、无畏的勇气,扛起了特殊的担当,奋战在抗疫的各条战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环保铁军”的铮铮誓言。
阻击!舍身忘我,筑成挡住环境风险的铜墙铁壁
肆虐的疫情带来了一场漫长的战役,全市大部分区域封控近2个月,感染者突破60万人,医院和隔离点的床位超过30万张……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疫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环境安全风险,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党组立即组建10支党员突击队,建成由局党组核心决策指挥、各临时党组织统领战线协调各方的指挥体系,带领全市生态环保人舍身忘我、鏖战在前线,坚决地筑成挡住环境风险的铜墙铁壁,守护好生态环境安全底线。
应对同比增长6倍的医废体量,竭力做到安全处置日产日清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科技处副处长陈炜还清楚记得,4月15日的凌晨,建成投入使用不久的“四叶草”医院5万多张床位首次接近满员。眼前的医疗废物黄色垃圾袋犹如开闸洪流般持续输出,不到一会儿就堆积如山,占地面积不断扩大,潜在的环境安全风险不断积聚。面对这种情况,陈炜和医废专班的其他同志在城投环境公司“国展先锋”突击队支持下立即采取行动,连续奋战10多个小时,最终将所有库存医疗废物和垃圾清运完毕。
其实,在疫情最高发的阶段,全市家医院和隔离点里,这样的情况很常见,各点位处置专班一直坚守在医废收运最前端。
点上的医废体量剧增带来的是面上的处置压力。自3月初起,全市医废产量不断跃升,4月14日首次破吨,此后还在急速攀升,最高峰4月23日已达到吨,超过了全市常态化处置能力的3倍。
面对医疗废物产生量的急剧增长,市级医废专班因时因势因情不断调整策略和部署,及时启动并完善应急预案,积极争取生态环境部支持,依法落实收运车辆和处置方式的应急豁免,优化收运处置模式。市城投集团立下了确保医废及时安全处置的军令状,进一步加大人力、运力的投入,有效破解了保证医废及时稳定处置的难题。
保证收运体系的高效运转背后也凝结着发挥枢纽作用的各区级专班工作人员的付出和辛劳。静安区生态环境局90后工作人员王琛就是一个例子,她从3月中旬开始负责辖区的医废收运调度工作。3月下旬,她预感到将有一场大战役,便将年幼的女儿托付给家中长辈,坚持在单位工作。3月30日至5月3日,在上海疫情最严峻的阶段,也是医废产量最大、收运处置最难的阶段,她24小时坚守在单位。在这1个多月里,她错过了女儿3周岁的生日,经历了由于过度疲劳引发的身体不适,也经历过低烧、咽痛等疑似病毒感染症状的恐慌,但她始终“轻伤不下火线”。为避免家人担心,她从未将辛苦和不适告诉家人,始终坚守在自己的阵地。5月3日后,她作为密接被转移到酒店隔离,办公用的电脑、文件材料也都随身携带,坚持保证工作不断。疫情期间,她不仅参与了方舱的验收、保障了各产废点位的医废收运、制定和落实了全区医废应急收运的方案,还通过党派社情民意渠道反映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建言献策,推动医废收运工作高效开展。
而在最末端,负责全市医废“收—运—处”托底的上海环境集团,组建了平均年龄超过45岁的人的收运队伍,常常是凌晨四五点出发,晚上十点以后回到厂区。因为要穿“大白”上岗,每个人在出发前都穿上了“尿不湿”,全程几乎不吃饭不喝水。这样坚守岗位40多天,才保证全市医废处置安全度过了“洪峰期”。
正是得益于市、区两级医疗废物处置专班的及时应对调度,各前端单位的高效收集,以及各收运处置单位在末端的安全收运处置,全市医疗废物做到应收尽收、应转尽转、日产日清,实现了在超极限状态下的安全处理处置。3月1日以来,全市累计安全及时处置医疗废物达8万余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倍。
全覆盖近个点位,获取水环境第一手数据
“今日,全市4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日均值均达标,无污水厂排放口的总余氯日均值或监测值高于0.5mg/L……”
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每日晚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都要上报这样一份当日水环境情况报告。看上去简单而平稳的数据,这背后是上海市生态环保人在水环境监管和环境监测战线的默默坚守。疫情期间,他们做到对全市余家医疗机构、余家集中隔离收治点(转运点)、余家集中隔离点开展医疗污水处理消毒和自行监测工作的规范督导,以及对45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情况的严密监控。因而,无论是在医院污水处理设施排放口、隔离点市政窨井采样口,还是数据复核、远程视频全过程监控的战位,都能看到他们开展工作的忙碌身影。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在调度解决各单位余氯试纸短缺问题的基础上,专门抽调应急值守人员,赴宝山、浦东、徐汇、闵行等现场一线,了解医疗污水自主监测情况和各区监督性监测工作进展,组织对消毒池出水或窨井排口的水样进行现场复核,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中心污染源监测室主任、涉疫监测组组长孙毅,患带状疱疹还未愈就担任起调度工作总联络员职责。污染源监测室杨文雨顾不上大病在家的父母,一直铆在岗位上。水和生态室的徐庆、倪志凡不顾因身体原因未接种疫苗的状态,在应急值守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毫不犹豫顶上,到现场开展检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办法总比困难多!上海生态环保人始终紧绷安全弦,拿出与病毒抢时间的劲头,极力为紧急建设投入使用的医院、集中隔离点、转运点解决难题,保证医疗污水余氯的自行监测顺利开展。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对区内43个点位“点对点”现场指导。针对隔离点上“没有污水采样工具”“找不到涉疫污水监测采样点位”等问题,胡俊发挥理工男动手能力强的优势,现场手把手指导如何利用矿泉水瓶、绳子等材料,动手制作简易实用的采样瓶,解决了污水采样的问题;刘建斌联系水务部门、隔离点物业工程部等,为点位提供污水管网图纸,现场逐一排摸污水管线,结合隔离点“三区两通道”的分布,合理选择监测点位,现场开井盖,确定采样监测井。
嘉定区生态环境局聚焦“启用前、运行中、关闭后”三个节点,坚持“指导、监督、监测、服务”四个到位。区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室副主任王晓一直奋战在余氯现场监测工作一线,推进各类涉疫点位医疗污水处理全周期监管。
徐汇区生态环境局坚持提前介入参与区内医院项目设计方案审核和现场验收,坚持实地勘察因地制宜提出优化投药量、增加污水接触消毒时间等措施。孙娜和路玲两位女同志,4月份开始一直坚守在单位,积极参与医院、集中隔离点规划建设,组织开展涉疫机构的现场检查和监督性监测工作,保证区内医疗污水监管工作稳定开展。
松江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曹海云带领工作人员细化疫情期间余氯监测全流程(防护—采样—检测—结果判定—自我消毒),拍摄《排放口余氯浓度现场测试》短视频发布于两微平台,详细介绍开展余氯监测的各个关键点,提高医疗污水监测准度精度。
功夫不负有心人。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近日公布,“全市水环境保持安全稳定,自3月初以来,全市各涉疫机构污水均落实收集消毒处理,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处理情况稳定,已开展地表水监测的点位总余氯指标均为‘未检出’,未受到环境消杀影响。”
出动执法队员1.33万人次,推进环境管理细节悉数落实
4月中旬起,社区大规模开展核酸检测,街面露天堆放的医废“黄袋子”成为潜伏在老百姓身边的“定时炸弹”。“黄袋子”问题点多面广频发,然而其存有潜在疫情传播风险又必须及时清除。这场歼灭战考验的是速度,更考验的是战法。谋定而动,无人机升空观测、专项执法车辆巡游、城运中心大屏AI识别……4月20日起,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对街面“黄袋子”专项清理工作行动全面展开。
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首先把目光聚焦到强化社区源头管理上,他们通过广泛动员,依托市区两级医废监督检查专班督导机制,全面延伸医废全程监管覆盖面,以居民社区为最小工作单元,构建起“专班—环境执法—街镇—社区”一体化监管网络。同时,组织队员充分利用现场巡查、志愿服务等机会,宣贯指导社区从源头规范黄色医废专用袋的分发和使用,减少专袋乱用,为社区源头规范管理、及时足量清运打好基础。
开展强有力的执法行动也是解决问题关键。市环境执法总队优化巡查模式,每天安排执法人员对主城区范围的10个区按照“每2天区域全覆盖、以重点街镇为对象”模式,开展巡查督查,发现的问题以问题清单、通报函、监督检查意见书等形式移交各区处理并督办。同频共振,各区执法大队对本区域各街镇、各工业园区开展全覆盖循环检查,并与辖区街镇、清运公司建立工作群,提高各环节衔接效率,以最快速度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持续地巡查督查,逐级压实责任,完善工作机制,督促整改落实,有力地推进有关社区、部门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收运处置能力,实现街面“黄袋子”日产日清。
远不止“黄袋子”歼灭战。自3月初起,上海生态环境系统执法队伍就肩负起监督指导涉疫单位落实环境安全责任的责任,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防止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污水带来的次生灾害。
疫情期间的发热门诊和隔离点是普通群众更想远离的区域,但是对执法队员们来说,却是一份职责,他们第一时间奔赴到发热门诊、医疗机构、污水处理厂、隔离点,开展医疗废物和医疗污水等专项检查;面对部分新调整的隔离点人员不熟悉规定,队员们悉心讲解相关要求,指导整改台账记录、规范运输贮存、帮助贴好标识,落实管理要求;面对医废清运不及时,通过与相关部门组建信息群,及时沟通反馈调处;面对医疗污水处理不规范问题,队员们指导建议,在污水排放口规范设置预处理装置,并做好监测评估工作,确保消杀到位;面对医废集中暂存点贮存场所不合规,标识不完善的情况,执法队员紧急采购一批危废、医废贮存场所标识,送到相关单位,现场指导帮助,确保医废规范贮存……
截至5月底,全市生态环境执法系统对涉疫单位开展全过程执法监督和指导,累计出动1.33万人次,检查涉疫场所1.5万户次,发现并处理问题个。做到应急值班力量24小时在位,保证以最快速度解决市民在网络、信访、热线反映的环保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支援!冲锋陷阵,誓做守护群众安危的逆行勇者
4月份是上海最困难的时候,封控在家里的人们,每天做着核酸,看着激增阳性病例数字和家里日渐短缺的生活物资,情绪也达到了低谷;社会上更是什么都缺——医生、护士、救护车、工勤人员、酒店、宾馆……甚至连建方舱的建筑材料都缺。
大上海保卫战,虽没有硝烟,但着实是一场极其残酷的战争。狭路相逢,要击破无形病毒带来的困局,就需要勇者挺身而出。带着生态环保铁军称号赋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上海生态环保人争先恐后地站了出来,选择逆行,选择到最危险的地方,到居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
必须向前,拿出倒也要倒在战场上的勇气
黄浦区外滩街道北京居委遍布老城厢二级以下旧里,房屋逼仄、人口密集、煤卫合用、门户相连……居住条件导致这里曾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阳性病例大片存在,居委会7名工作人员先后倒下。
4月16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辐射安全管理处副处长陈继亮接到通知,来到这里下沉支援投入拔点攻坚战,担任支援小组临时党支部书记。
穿过密不透风且只能侧身而过的走廊,冒着高度感染风险,上门一个一个做核酸;扛着几十斤的物资,爬着嘎吱嘎吱响的仅能容一人通过的木楼梯,挨家挨户送到门口;一天打上百个电话,直面负面情绪,仍耐心劝导说服,彻夜不眠协调人员转运;在先后经历身边三任社区点位长病倒在岗位上,他毅然决然地替补顶上……他说:“这是打仗,不能退后,必须向前,倒也要倒在战场上。”在近一个多月的支援工作中,他忍受住了身心的煎熬,经历了疫情下艰难的人世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这场大上海保卫战中,在无形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克难攻坚的生态环保人不仅仅是陈继亮一个。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和局属单位共人响应号召、披甲上阵,先后下沉全市16个区80多个街道(居村)的社区一线,他们中大多也是到老旧小区,条件最艰苦、感染人数最多的点位,承担最具风险的任务。
同心战“疫”,把生态环保铁军旗帜插遍申城大地
4月14日的凌晨,当把最后1名阳性病人送上转运车,徐泉紧紧地握了握拳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后又咬了咬牙,“今天是清零,往后就是要做到日产日清……”徐泉是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干部人事处副处长,今年3月,他接受组织安排,到浦东新区航头镇挂职副书记,刚到镇里没多久,本轮新冠疫情就猛烈爆发,徐泉就立马投入到抗疫工作中,经过连续不分昼夜地转运阳性病人和密接人员转运,终于迎来了“首次清零”。
“必须干出样子来,不能愧对铁军的称号。”工作中,每遇到困难他都这么要求自己。周围的人见他大胆作为、作风过硬,都十分认可这个“铁军副书记”。
来自崇明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的陆路、顾佳瑜两人组成为居民代配药小分队,支援静安区共和新路街道。小区老人多,用药需求多,他们每天上午挨家挨户排摸用药需求,与居委会对接拿到医保卡后,就马不停蹄去取药配药,回来后立即上门发放……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拿着几十医院,最多的一天他们骑共医院,为51户居民配到了急需的药物。
有一次,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家里胰岛素就快断档了,了解情况后,陆路和顾医院,终于当天晚上把药给老人家送了过去。老人家属为表示感谢,打听到他们工作单位后,在小区居民间传开了,大家都表示,“铁军轻骑兵”来了,用药就可以放心了。
……
在全市生态环保人投身各个疫情防控战位中,有的是主动请缨派驻关键岗位,有的是成建制援助社区,有的小区被封控就地当起志愿者,有的白天当“大白”晚上还要完成业务工作,他们都勇于做出不凡的成绩,被居民群众所熟知,让“铁军”这个称号被叫得响亮,被大家喜爱尊敬;他们在哪里,就把旗帜插到哪里,生态环保铁军的旗帜已遍布申城大地。
跨前!全力以“复”,争当助力企业重启的贴心管家
4月19日上午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通报,前一日出院出舱人数超过了新增阳性感染者人数。疫情出现“拐点”,城市恢复就有希望,工作需要提前谋划。上海市生态环境系统下定决心,早谋划早动手早发力,以更大力度、更优服务,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市,坚决给市场主体打上“强心剂”,协助他们把失去的时间都抢回来。
能想到的都安排上,不让企业有后顾之忧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结合疫情防控形势,不断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措施。
4月下旬,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支持核技术利用单位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延长相关许可和证书的期限。
4月30日,发布《关于疫情期间优化环评与排污许可管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13条支持政策,包含环评审批、竣工验收和事中事后监管,排污许可证核发、变更、延期和证后监管及进一步优化疫情期间政府服务等三个主要方面,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时因情因势施策,强化环评保障作用,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5月4日,在此前基础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服务企业复工复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围绕优化生态环境行政许可审批服务、创新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和保障三大领域,推出了14个方面共33条具体措施,力求做到支持复工复产复市的力度更大、范围更广、措施更实、服务更优。
六五环境日前夕,发布了《年上海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将涉及化妆品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多个行业的49家企事业单位纳入其中,同时明确,对清单内企业3年内生态环境执法以非现场检查为主的方式开展。
不止步于出台政策,全市生态环境系统把推进落地也当做工作重点,积极开展推进细化落实政策的工作。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专门举办政策网络解读会,对豁免抗疫保供项目的环评和排污许可手续、扩大环评告知承诺实施范围、优化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等对复工复产政策进行逐条解读,并对参会人员提出的相关政策实施问题进行细致答疑,对后续工作重点作出部署。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面向企业复工复产生态环境技术支撑及政策解读”系列公益培训,组织不同领域专家做出技术指导,为企业答疑解惑。
黄浦区生态环境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提出扩大环评告知承诺实施范围、分类简化排污许可证变更形式等与区内企业紧密相关的惠企新政。
浦东新区、嘉定区生态环境局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后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方面的疑问,先后梳理了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明确相关事务办理具体联系人,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服务企业向前靠,环境底线不失守
在上海各区逐步实现阳性病例社会面清零以后,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也分类分批推进,相应生态环境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心,针对性开展检查指导,确保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不失守。
宝山区生态环境局与区应急管理局、区经委、区卫健委等部门组成专项检查组,重点检查企业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环保设施运行维护情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培训演练情况等,提醒企业在复工复产前做好环保设施检查维护和安全风险排摸等准备工作,指导帮扶复工复产企业尽快步入正轨。
青浦区生态环境局下发通知要求属地严格履行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认真开展复工复产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在开展现场检查指导的同时,监督检查组利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