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的产品,与其他行业的产品不同。每一个病人的综合情况不同,每一位医生的用药习惯不同。如何将个性化的医疗和健康需求固化成为标准产品,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将临床产品标准化难度更大。
“一款优秀的产品,医院的任何一个院区,用户享受到的医疗和服务都是一致的。”唯爱康医疗集团副总裁王华南告诉动脉网。
据王华南介绍,医院体育公园院区在年6月份试营业以来,每日的门诊量约人左右。当然还可以做得更多一些。
可一旦超过人次/天,单体院区的服务品质会有所下降,患者的感知也会变差。所以此时他们借助线上家庭医生的导流,根据患者情况的轻重缓急有计划的向院区错峰导流,每月收入数十万。
那么唯爱康医疗的社区医疗产品有哪些?如何推广产品?为何试营业就能获得用户的青睐?什么样的医疗产品适合社区医疗?
从社区医疗面临的困境研发产品
一直以来,社区医疗在许多地方形如鸡肋。一方面虽然在社区周边的医疗机构距离居民很近,但是他们对社区周边医疗机构内的医生不信任,不清楚医生是否能解决健康问题,让居民走进去看病的欲望却不强。
另一方面,从医疗人才、技术等方面,社区医疗医院、医院竞争。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困境?
设计社区医疗服务产品之前,王华南先将社区居民做了一个画像。
他认为社区居民应该是三口之家+父母的组合,构成了五口之家的需求。在这个组合的基础上,可以变化成更多的组成形式,可以说五口之家可以囊括所有的需求。
儿童的需求是常见病的诊疗、儿保、疫苗、成长监控;青年人的需求是常见病的诊疗;老年人的需求是常见病的诊疗、慢病等。
结合这些需求,他在规划产品的过程中,重点把家医院两者结合起来,这是社区医疗处理常见病和慢病的标配产品。
在唯爱康医疗的产品研发团队搭建过程中,王华南主要是分三步走:首先是挑选核心人员,目医院外联、医疗属性产品开发、全科医生等构成。
其次是团队成员全是副主任以上的医生,负责进行医疗质量把关,对产品涉及到医疗的内容进行质量控制。最后是由健康管理师、营养师、客服人员、销售人员组成的,他们的职责是及时反馈客户对产品的体验。
与此同时,年,唯爱康医疗还收集并为余名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通过对这些档案的评估,可以获得相对集中和精准的医疗(健康)需求点,对于确定刚需的可以马上推出产品进行转化;对于生活方式类的需求,则通过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市场试探。
这对于他们的产品研发而言,居民的健康档案评估结果是最重要的依据。
经过这样精细地分类,目前唯爱康医疗的产品一共有三大类,其功能分别是诊疗型产品(医院)、服务型产品(院外医护上门服务)、组合型产品(远程医疗、医疗器械租用等健康管理内容)三大类。
诊疗型产品是按照单一病种、疾病谱,把预防和诊疗结合在一起推出的产品,应用于线下医院。例如慢病的各种服务包,这一类产品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临床路径,服务的重点在于日常的监控、指导。
服务型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