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广州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表决全票通过的《广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颁布,计划于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民法典颁布之后,全国第一部规范物业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条例》起草工作自年3月启动,最新内容共分为8章条,对此前广州市施行的物业管理相关条例,即年颁布的《广州物业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空白的填补和具体内容的细化。广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解读,《条例》共包含四大亮点。
一是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条例》明确了市、区政府应当加强对物业管理活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将物业管理纳入社会治理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物业管理重大问题。同时,规定镇街应当将物业管理纳入社区治理工作,加强对物业管理活动的指导、协助和监督。居委会应当建立物业管理协调机制,协助镇街指导和监督社区内物业管理活动。
二是创设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推动成立业委会。为解决业委会成立难、换届难等问题,《条例》创设了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赋予物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业委会的成立、换届工作。同时,在业委会缺位时,赋予物业管理委员会组织业主共同决定小区物业管理事务的职能,解决因业主自行管理能力不足、业主大会和业委会运行不畅造成的业主所有权行使不充分的问题。物业管理委员会由9人以上单数成员组成,包括街镇代表、居委代表、房管部门代表、物业服务人代表各1人,业主代表至少5人,业主代表占物业管理委员会总数的半数以上。物业管理委员会是一个临时机构,在业委会成立后自行解散。
三是规范业委会依法履职,保障业主行使权利。针对业委会履职存在权力边界不清晰、权责不对等、运行不规范、行政监管空白、违法成本较低等问题,《条例》从把好人选关、明确职责、强化信息公开、增加禁止性规定等方面进行规范。规定街镇对业委会的违规行为可以责令改正或撤销其决定;对业委会严重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行为,可以向业主大会提议罢免业委会全体委员;对违反禁止行为的业委会委员设立了相应法律责任,健全了对业委会的监督途径和方式。
四是规范物业服务人行为,提升物业服务水平。针对当前物业管理存在收楼纠纷多、装修纠纷多、服务纠纷多、收费纠纷多、新旧物业交接难等问题,《条例》制定了多项制度对物业服务人的行为进行了规范。
总体上,《条例》对物业管理基本原则和政府等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作了明确规定;划定物业服务区域;明确业主组织职责,创设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对业主的投票表决权和异议处理机制进行细化完善。
物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业委会成立难、覆盖率低是当前制约广州物业管理水平提升的短板之一,执行主体的缺失也影响了物业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和广大业主权利的充分有效行使。
从年至今,广州市全市已成立业主组织个,但在全市多个住宅小区中的占比仅三成左右。
广州市住建局物业管理处负责人用“业委会‘孵化器’”来形容物委会。根据《条例》,占小区业主总人数10%以上的业主提出申请并满足相关条件的,街镇需成立小区物委会,负责筹备成立业主委员会。在人员构成上,物委会成员人数为九人以上单数,包括街道办事处代表或者镇人民政府代表一人;居民委员会代表一人;区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代表一人;物业服务人代表一人;业主代表至少五人,占物业管理委员会的半数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物委会只是一个临时性、过渡性的机构,业委会选举产生之日起,物委会就停止履行职责,并在十日内与业委会办理移交手续后解散。